新闻动态

[南京市]急救培训守护生命安全 南京市红十字会开展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

发表时间:2025年09月16日来源:南京市红十字会

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"世界急救日",南京市红十字会围绕"急救与气候变化"主题,通过"空中课堂+线下演练"模式开展系列活动。全市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3场,覆盖社区、校园、广场等场景,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,发放急救手册3000余份,开展心肺复苏、AED使用等实操教学50余场次,构建起立体化急救知识传播网络。

市红十字会创新开设应急救护"空中课堂",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智协飞教授进行《急救与气候》专题直播。课程系统解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背景下,中暑、溺水、呼吸道疾病等气候关联病症的急救原理,结合城市热岛效应、暴雨内涝等本土案例,提出"环境预判-风险评估-分级处置"的急救新范式。

各区红十字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实践场景:鼓楼区在凤凰街道开展"消防逃生+急救处置"综合演练,首创"移动式救护地摊",在苏城苑社区中心广场通过情景模拟教学,使居民掌握火灾烫伤处理、烟雾中毒急救等复合技能;浦口区联合气象局专家开设"气象诊所",高级工程师现场剖析高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机制,红十字师资同步演示热射病分级处置方案,形成"气象预警-疾病预防-急救介入"知识链;玄武区抓住高校军训契机,为南京农业大学4000名新生定制"CPR+AED+训练伤处置"课程包,通过"线下示范+线上回看"实现急救教学全覆盖;六合区在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开展地震避险实景演练,400名师生在模拟余震环境中完成止血包扎、担架制作等科目;栖霞区创新"技能竞赛+公益市集"融合模式,12名救护师资同台竞技选拔市级参赛队伍,同步设置应急帐篷搭建、公益绘画创作、爱心物资义卖等体验区,三天活动吸引超800家庭参与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各活动现场特别强化"气候适应性急救"教学:针对梅雨季节多发的触电事故,增设绝缘施救模拟训练;结合城市内涝风险,普及涉水急救自我防护要点;面对持续高温天气,重点推广"降温四步法"等中暑处置规范。据统计,83的参训者通过考核掌握了3项以上气候相关急救技能,急救知识知晓率较活动前提升37个百分点。

本次活动通过"专家引领+场景浸润+技能实操"三维推进,有效提升了市民应对气候灾害的"防救结合"能力。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,将推动急救培训纳入极端天气应急预案,切实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"红十字防线"。

[南京市]急救培训守护生命安全 南京市红十字会开展世界急救日主题活动

2025-09-16    来源:南京市红十字会

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"世界急救日",南京市红十字会围绕"急救与气候变化"主题,通过"空中课堂+线下演练"模式开展系列活动。全市累计开展培训活动23场,覆盖社区、校园、广场等场景,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,发放急救手册3000余份,开展心肺复苏、AED使用等实操教学50余场次,构建起立体化急救知识传播网络。

市红十字会创新开设应急救护"空中课堂",特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智协飞教授进行《急救与气候》专题直播。课程系统解析极端天气事件频发背景下,中暑、溺水、呼吸道疾病等气候关联病症的急救原理,结合城市热岛效应、暴雨内涝等本土案例,提出"环境预判-风险评估-分级处置"的急救新范式。

各区红十字会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实践场景:鼓楼区在凤凰街道开展"消防逃生+急救处置"综合演练,首创"移动式救护地摊",在苏城苑社区中心广场通过情景模拟教学,使居民掌握火灾烫伤处理、烟雾中毒急救等复合技能;浦口区联合气象局专家开设"气象诊所",高级工程师现场剖析高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机制,红十字师资同步演示热射病分级处置方案,形成"气象预警-疾病预防-急救介入"知识链;玄武区抓住高校军训契机,为南京农业大学4000名新生定制"CPR+AED+训练伤处置"课程包,通过"线下示范+线上回看"实现急救教学全覆盖;六合区在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开展地震避险实景演练,400名师生在模拟余震环境中完成止血包扎、担架制作等科目;栖霞区创新"技能竞赛+公益市集"融合模式,12名救护师资同台竞技选拔市级参赛队伍,同步设置应急帐篷搭建、公益绘画创作、爱心物资义卖等体验区,三天活动吸引超800家庭参与。

值得关注的是,各活动现场特别强化"气候适应性急救"教学:针对梅雨季节多发的触电事故,增设绝缘施救模拟训练;结合城市内涝风险,普及涉水急救自我防护要点;面对持续高温天气,重点推广"降温四步法"等中暑处置规范。据统计,83的参训者通过考核掌握了3项以上气候相关急救技能,急救知识知晓率较活动前提升37个百分点。

本次活动通过"专家引领+场景浸润+技能实操"三维推进,有效提升了市民应对气候灾害的"防救结合"能力。市红十字会负责人表示,将推动急救培训纳入极端天气应急预案,切实筑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的"红十字防线"。